投訴建議
企業登錄
生態痛點的“綠色轉身”——探秘射陽縣望鶴里濕地
初夏時節,走進鹽城市射陽縣望鶴里濕地,只見水草豐茂、碧波蕩漾,白鷺、野鴨等珍稀鳥類在水面嬉戲,一派生機盎然。很難想象,如今的這片“生態綠洲”,曾經是砂石裸露、魚塘密布的“生態痛點”。
望鶴里濕地位于射陽經濟開發區,與射陽河閘隔河相望,這一特殊地理位置使其在維持區域生態平衡、保護生物多樣性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。受歷史因素影響,這里被大量砂石場和魚塘占據,曾經的“天然氧吧”逐漸失去了往日生機。
轉機隨著射陽河水生態修復工程的啟動而來。作為整個流域治理的“咽喉地帶”,清退整治被列為首要任務。“當時,很多砂石場老板和魚塘養殖戶對清退工作不理解、不配合,覺得斷了生計。”參與項目的工作人員說。
為突破困局,項目團隊采用 “政策宣講+民生保障”雙軌推進機制,一方面,通過召開座談會、上門走訪等方式,向群眾宣傳生態修復的重要意義,講解相關政策法規和補償措施。另一方面,針對受影響的經營主體,政府出臺專項補償政策,提供就業指導和創業支持。經過兩年不懈努力,沿岸的砂石場和魚塘終于全部清退完畢。
清退僅是項目施工的第一步。當推土機掀開最后一塊混凝土板,展現在項目團隊面前的是:魚塘區域沉積平均30厘米厚的黑臭淤泥,重金屬含量超標;砂石場舊址留下的裸露沙地,每逢雨季便形成泥沙徑流倒灌河道。
“在整個濕地修復過程中,土壤修復是關鍵一環。砂石廠和魚塘導致土壤結構破壞和肥力下降,加上本身地處鹽堿地區域,植被恢復難度大。”項目負責人說,秉持“精準施治、系統重構”理念,團隊采用基底修復,消減原有區域內源污染,并將稻糠均勻撒在堿性土壤上,通過其特質中和過高的pH值,吸附土壤中的毒素和重金屬,減少這些有害物質對植物生長的負面影響。
在濕地基底種植沉水植物以及投放螺類、蚌類等底棲生物,促進有機物的分解和物質循環;采用新一代高分子復合聚酯纖維生態浮床,利用盤絲狀形態和微生物膜,將植物根系和生態河床形成整體;規劃建設水上棧橋、觀鳥驛站、張謇登岸處、科普親水平臺等多處景觀節點,在保障生態修復的同時,也為游客提供豐富的游覽體驗……一套生態修復“組合拳”打下來,集生態保護、科普教育與休閑觀光為一體的人工濕地已然成型。“過去開窗聞臭味,現在推窗見白鷺。”在附近居住了30年的王大爺說。
生態治理,重點在強力攻堅,關鍵在長期管護。為確保望鶴里濕地生態系統穩定健康發展,一套智慧監管系統正在緊鑼密鼓建設中:高空無人機定期巡航,地面傳感器實時監測水質、土壤墑情,紅外攝像頭24小時記錄生物活動……這些數據匯聚到生態大數據平臺,不僅能精準預警污染風險,還可為候鳥遷徙規律研究提供數據支撐。
“我們正探索建立‘生態銀行’機制,通過碳匯交易、生態旅游等實現濕地價值轉化。”項目負責人勾勒出望鶴里濕地從“生態投入”到“生態產出”的可持續發展前景。
這場聯合國會議,首次在蘇州舉辦!
日前,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金融倡議(UNEPFI)可持續金融亞太區域圓桌會議在蘇州工業園區隆重開幕。負責任銀行原則(PRB)的簽署銀行、可持續保險原則(PSI)的簽署保險公司等UNEPFI亞太地區會員機構...
2025-07-17
江蘇綠色低碳發展創新實踐——園區篇
今年6月25日是全國低碳日,主題是“碳路先鋒、綠動未來”。近年來,江蘇積極踐行綠色低碳理念,有效發揮城市、園區、企業等不同主體的主動性和創造性,探索行之有效的經驗做法,形成了一批可操作可復制可推廣的發...
2025-07-29
荷蘭-江蘇廢棄物處置利用技術交流與產業對接會在寧舉辦
4月24日,荷蘭-江蘇廢棄物處置利用技術交流與產業對接會在南京舉行。省生態環境廳總工程師王燕楓、荷蘭駐滬總領事郭媚媱MarjoCrompveots出席活動并致辭,廳相關直屬單位負責同志參加會議。交流對...
2025-05-28